拉踩竞品单条报价2000元 测评黑产沦为有预谋的商业狙击工具?超变单职业
来源:9PK传奇私服发布网 | 更新时间:2025-6-28
近日,小红书在其官方账号发布关于“拉踩(意为通过贬低其他某人某物来吹捧自己喜欢的人物,对比起来产生差异)测评”的治理公告:禁止拉踩的形式包括“对竞品抹黑攻击”“误导性对比”“非真实舆论引导”,对于出现这类拉踩内容及水军账号,平台会严格处置内容及背后账号,同时相关品牌作为利益主体也会被连带限流、扣品牌分。
上述现象并非个例。随着测评市场热度持续攀升,一些本应助力消费者“规避消费陷阱”的测评内容,却成为诱导消费的新陷阱,变成商家夹带私货的途径。
今年年初,北京辛女士刷短视频时,被某美妆博主的测评吸引。视频中,博主将一款售价38.8元的精华液与千元大牌产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宣称“成分同源,效果甚至更好,大品牌使用后有时容易爆痘”“大品牌除了价格比我们高,其他都没我们好”。博主还展示了多张使用前后的肌肤对比图,细腻透亮的肤质让辛女士很是心动,评论区中“已回购三次”“敏感肌也能用”的留言更是打消了她的顾虑。
业内人士指出,平台生态中疯狂滋长的测评黑产沦为有预谋的商业狙击工具,消费者手中的“避坑指南”变成精心设计的消费陷阱,这一现象亟待加强治理。
某短视频平台,在一个拥有数百万粉丝的测评机构镜头前,竞品(指产品竞争对手)奶粉在80℃热水中迅速凝结成团,而“恰巧”入镜的委托方产品则顺滑溶解。评论区,观众纷纷表示,感谢机构帮忙避坑,还是应该“入手××奶粉(即委托方产品)”。
实际上,下单前,辛女士观察到其展示的产品包装图片上面没有任何生产厂家和成分说明,但想到博主那么多粉丝,又号称“亲测比大品牌安全”,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购入。3天后,收到产品的辛女士按照博主推荐的“厚敷法”使用,当晚脸颊就泛起红疹,紧接着灼热感蔓延至整个面部。次日一早,她的双眼红肿,不得不紧急就医。医生诊断为接触性皮。